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鬥指醜;太陽黃經達300°;于每年公曆1月20—21日交節。大寒同小寒一樣,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緻的意思。大寒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
大寒來源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解釋道:“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極言大寒之冷。這個氣節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期。民諺雲:“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它是一個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
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根據中國常年的氣候數據統計,中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是在每年的公曆1月中旬(11日-20日)。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約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内;因此,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小寒的确冷于大寒。但對于南方一些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時最冷;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21日開始,公曆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區全年中最冷的時段。
大寒習俗
蒸煮糯米飯
嶺南民諺有雲:“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多數年份和一些沿海地方,全年最低氣溫出現在大寒節氣内。在傳統節氣中極冷的一天,廣東民間形成吃糯米飯的習俗。如今在廣東,常見這樣的情景: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幹鱿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卷的習俗。
吃臘八粥
臘八節是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節日,這節日習俗是吃臘八粥。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宋 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刹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臘八這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曆和佛陀成佛有關,清代蘇州文人李福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糁入。在中國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華北歌謠:“老婆老婆你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民間有“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小寒節氣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根據中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大寒節氣是沒有小寒冷的;但對于南方一些沿海地區來說,最冷是在大寒節氣。大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數九”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從冬至算起的),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所謂“熱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當最寒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暖和了。
大寒詩詞
《苦寒吟》
天寒色清倉,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壯陰正奪陽。
調苦竟何言,凍吟此成章。
《大寒吟》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鐘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