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 炎夏至極 萬物欣茂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6月20日-22日之間。鬥指午;太陽黃經90°;于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産物。人們發現了大自然的四季更疊等,逐漸認識到一年中氣候、物候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在每天的黃昏時候觀察北鬥七星,人們發現在不同的季節,“北鬥”的方位和鬥柄的指向不同。因此北鬥七星很早就成為指示季節的星空标志。如《冠子·環流篇》中寫道:“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氣候特點

  夏至過後,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其後一段時間内,氣溫将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大約在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民間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來,中國一些地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節氣食物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馄饨、湯面等。《吳江縣志》:“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饷。”不僅食“麥粽”,而且将“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Baidu
sogou